智慧建造信息技术赋能,“智慧工地”这样打造……
虚拟样板仿真实训
像玩“3D游戏”般轻松学习施工工艺
塔吊智能系统全程监测
塔机“黑匣子”实时传送运行参数
……
在江北新区有一个“智慧工地”
数字化技术构建工地“最强大脑”
信息化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
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
在江北新区研创园,中国移动长三角(南京)科创中心一期工程C片区项目主体已封顶,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。施工单位中建三局江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无论是安全、质量管理,还是绿色施工,均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效率。
质量管理更精准
智能回弹仪精准“点读机”。走进项目现场可以看到,一名质量员拿着智能回弹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。据介绍,相比传统回弹仪,这种仪器像“点读机”一般,能快速判断混凝土强度,原始数据自动存储,实时传输到手机终端及监控后台。通过回弹大数据分析生成强度增长曲线,可以超前预判混凝土强度,保证工程结构安全。
一体式楼板测厚仪“快准轻”。像这样的“神器”还有很多。“我手上拿着的是一体式楼板测厚仪,这个可以精确检测混凝土结构厚度,不仅能快速定位,还实时显示测量数据,”质量员说,“更方便的是,这个采用主机与探头一体式设计,体积小巧而且重量轻,方便携带。”
虚拟样板让质量“可视化”。在施工阶段,不少项目会开辟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放置关键节点的实体样板,项目创新使用虚拟样板,利用多点触控技术、VR技术以及三维仿真技术,提供语音解说,供工人学习。“工人在大屏上可以看到样板,并且样板可以翻转,就像3D游戏,结构分析、建造过程都能看到。”项目技术总工说。
安全管理更精密
安全教育“学习机”。在项目部办公区,几名新进施工人员正围在一个“手提箱”前答题。这个“手提箱”打开后有一块屏幕,类似一个“学习机”。项目上还有VR安全教育体验馆,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高空坠物、触电等情景。技术总工介绍,数字化、沉浸式的培训教育方式,可以有效提升工人的安全操作意识。
AI监控“会说话”。通过AI智能监控,整个工地拉起一张智慧化安全管理的网络。施工场地安装了近30个摄像头,做到无死角、全覆盖,自动识别不规范行为,自动抓拍安全隐患。一旦有工人未戴安全帽或是靠近临边洞口,智能广播将发起语音警告,实现远程管控。
塔吊配有“黑匣子”。据了解,项目在施工高峰期有4台塔吊。大型塔吊的操作风险在于碰撞,项目部在每一台塔吊的最顶端都安装了监控,全方位监测塔机的幅度、高度、回转、 载重、力矩、风速等参数,实时显示各部位运行参数和报警参数,支持远程监控,数据实时传送。“一旦发出预警,无论是塔吊司机还是地面的司索工,都能及时收到信息。”技术总工说。
绿色施工更精细
抑尘管理“打配合”。工地上采用环境监测+喷淋联动系统,监测数据实时回传至智慧工地平台,并将数据建模,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,管理人员可远程、实时监控项目环境情况。当现场的环境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后,自动推送报警信息,与喷淋系统联动,进行控尘。
节能降耗“会预警”。在工地的智慧管理平台上,还有智能水电监测等多系统融合应用。智能水电表监测引入双碳数据分析、水电资源消耗分析,实时掌握项目用水用电情况,及时预警现场用电用水浪费现象,管控水电成本。
进度监测“大管家”。对BIM的运用也贯穿施工全过程,尤其是对项目进度的监测。“包括对生产物料的管理、对现场施工进度的管理,都用上了BIM技术。”项目经理说,模型能直观展现项目的进度情况,通过计划进度与上传的实际进度相对比,分析偏差原因。
目前南京各大项目施工现场,这些“智慧”元素已经成为“主旋律”。智慧工地平台实现智能管理,智能设备升级施工工艺……信息化、智能化让项目管理更科学,施工更高效,引领城乡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素材来源:质安处
照片来源:市建委新闻中心
图文版权: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,转发请注明出处
编辑:李婕 审核:成诚 发布:宁建轩